广州、深圳国土空间规划相继获批 未来十年大湾区“双核”如何联动?
一个月内,广深两座城市同时迎来国家赋予的新定位。
广州、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先后获国务院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双核”城市定位再升级,且功能更强、分量更重,备受各界关注。
规划为广深明确了新坐标、新方位,不仅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多处体现“国家”“国际”字眼,一线城市地位凸显,赋予其充分发展空间,更强化了“双子城”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人们更加清晰地“预”见2035年的广州、深圳,这两个阔步向前的城市,各有侧重、齐头并进,蕴含全方位的机遇,为大湾区和湾区人带来更多可能。
▶广深一线地位强化
总规突出“国家”“国际”
在国内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2035版“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已获国务院批复。
9月15日,作为全国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唯一试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广州总规”)获国务院首批批复。9月26日获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深圳总规”)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深圳首部总体规划。广深也是广东率先获批2035版总规的两个城市。
国务院关于广深总规的批复,开篇就明确了两个城市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本文统称为城市定位),广深定位中共有“全国”“国家”“国际”等表述11处,远高于2035版总规已获批的二线城市,站在更高维度为广深的城市发展“施工图”架好“四梁八柱”。
国家赋予了广州“6+4”共10项发展定位(6项城市性质、4项核心功能),其中,“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5项内容为首次新增,并提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
国务院批复明确了深圳的4个城市特质,即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4个核心功能定位,即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其中,深圳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独有的定位“全国性经济中心”在上版总规中也有体现,“现代海洋城市”等内容为新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凯认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表述的延续,足以体现深圳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是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窗口,作为国家“对外开放门户”当仁不让。国务院批复中对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等表述,是对深圳城市特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在他看来,深圳被赋予新的使命,首次出现“现代海洋城市”概念,有助于强化国家在南海及更广阔海域的影响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海洋通道建设,深圳优质的山海资源特色也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进一步彰显。
▶齐获两大新定位
同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广深城市性质的唯一共同点。
在国务院批复明确的广州6个城市性质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尤为关注三大方面: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他表示,广州的中心地位是通过千年历史的积淀和传承形成的,广州是千年商都,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是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最重要的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最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之一。“国际性”,便是对广州重要枢纽地位的充分肯定。
王凯表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对深圳在国家交通战略布局中地位的跨越式提升,标志着深圳将逐步成为具备汇聚全球资源要素、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能力的国际性枢纽城市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广深此次共同获得两大新的定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广州作为华南制造业门类最全的城市,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并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本次国家赋予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恰是制造强国战略下广州的新使命担当。
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2022年和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蝉联中国“工业第一城”。
广州与深圳组团,在制造业与科技创新领域同步向纵深发力,将为湾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告诉记者,广深同样定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但各有特色,广州主打国字头、国际化、大国重器,面对“芯晨大海”,网罗各路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深圳主打特字牌、市场化,选定“20+8”主赛道重金投入、重拳出击。
他认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深“双引擎”若能既自身驱动,又相互联动,如在创新领域密切“南(山)南(沙)合作”,并携手香港,将大大助力大湾区“双中心”建设。
▶加强联动融合发展
“双引擎”激荡大湾区
广深两大都市圈,正在融合成一座超级“大城”。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广州、深圳、中山快速联通,拉近了深圳与珠中江、南沙新区的时空距离。
广深总规中,均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区域协调”。广深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广深融合也将进入更深维度。
广州总规从引领全面提升双循环战略链接能力、引领共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引领协同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引领壮大广州都市圈高效发展四个方面,强化广州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深圳总规从加强深港澳紧密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四个方面,强化深圳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广州总规提出,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推动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融合发展,共建100公里“黄金内湾”。
目前,省自然资源厅已在组织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工作,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团队,联动深圳、广州等城市,聚焦区域一体化、创新空间的重塑、海湾品质的提升、生态韧性安全等关键议题,集思广益。
深圳总规提出,强化深圳与广州“双城”联动,协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深圳—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功能。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原署长、香港理工大学实务教授(规划)凌嘉勤还注意到,国务院批复的第三段更特别提到深圳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他认为,通过深圳2035版总规确定的港深双城“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港深必须携手达成的共同历史使命。
(记者 马芳 刘珊)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2024第十七届HED峰会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市场的经济韧性愈发凸显。经历了疫情和地缘政治带来的挑战,在一系列政......1天前阅读:7.35万纵览全球市场,聚焦中国资产丨第十七届HED峰会预告
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正不断演变,为全球经济格局增添了诸多新的不确定性和变量。全球投资者密切关注着......2天前阅读:700围绕科技及产业前沿,大湾区科学论坛多个分论坛举行——话题上天入海 智献湾区未来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何昱 陈晓楠 实习生 张小悦 李宇安(除署名外)从“低空经济”到“......2天前阅读:7.43万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举行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 科研“国家队”组团对接广东产业
11月18日上午10时,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现场,首次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上......2天前阅读:4.23万“百千万”攻坚战·中山治水丨坦洲镇:河水变清,记忆里的美丽乡村回来了
坦洲镇安阜涌彩虹桥东段河堤上,13棵落羽杉像“哨兵”一样挺拔,静静地守望在这里,每棵树已经长到10层......2天前阅读:3.45万一个月内筹得善款2800余万元!小榄利生小学扩建工程动工
11月18日,“助力‘百千万工程’办人民满意教育”——小榄镇利生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在利园路33号举行......2天前阅读:3.6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