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 低空
  • 财经
  • 科创
  • 粤政通
  • 融媒
  • 研报
  • 展会
  • 星图
  • 品牌
  • 文旅
  • 教育
  • 首页 > 品牌 > 证券之星 > 正文

    一季度保费收入超800亿,中邮保险登顶非上市人身险榜首

    2025-05-27 18:11证券之星申请入驻>
    分享至

    2025年一季度,中国人身险行业保费收入总量趋稳,但呈现出疲软的态势。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全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90亿元,同比微降0.29%,其中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为13744亿元,同比增长2%,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6.4%大幅回落。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方面,中邮保险以801.07亿元的保费收入首次超越泰康人寿,成为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收入领域的“新王”。具体来看,一季度中邮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76%,距离其管理层提出的“2025年保费规模突破1500亿元”目标更进一步;而泰康人寿保费收入700.26亿元,同比下滑17.81%,退居次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润方面两者表现截然相反。中邮保险净利润同比缩水43%至15.65亿元,泰康人寿却同比激增214.45%至55.91亿元,稳居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利润榜首,实现“减收反增利”。这一反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保险行业正逐渐从“规模扩张”向“价值经营”转型。泰康方面表示,其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医养生态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及三差经营能力的提升。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中邮保险的保费收入的崛起得益于其多元化的渠道和产品矩阵。

    渠道方面,中邮保险背靠中国邮政集团旗下4万亿网点,依赖银保渠道实现保费规模一路狂飙的同时,还积极布局银保外拓渠道、团险渠道、中介渠道等多元化渠道,并已逐渐成长为新的增长点。年报显示,2024年中邮保险银保外拓、团险、中介等新渠道合计带来新单保费76.7亿元,同比增长42%,占比已达15.7%。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中介渠道,2024年实现了23.6亿元的新单保费,同比大幅增长301%。

    产品方面,中邮保险的产品体系丰富多样,涵盖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为防范利差损风险,分红险正成为行业“救命稻草”,中邮等头部险企均将分红险作为2025年核心产品。

    中邮保险总精算师焦峰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客户需求多样化,不仅仅只有长期储蓄一种需求,比如在养老方面,针对康养战略,产品端就要大力开发养老年金和商保年金产品,更加强调产品的功能,包括养老的现金流规划,年金保险也优先采用分红型的设计模式,这是重功能的第一点。重功能的第二点就是发展保障类业务,比如重疾险、护理险。中邮在近些年已经大大提高了重疾险的销售比例,直到去年重疾险产品销量已经达到15亿以上,接下来要进一步扩充保障类业务产品线,例如继续加大护理险、长期医疗险的推动,这也是今年在功能性产品上的一个发力点。

    此外,2024年初,中邮保险完成了新旧会计准则的转换。在新会计准则之下,为实现资产负债匹配,中邮保险频频举牌高分红公司,并加大对不动产的投资。举例来看,2024年10月,中邮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安徽皖通高速H股28.4万股触发举牌;2025年1月,中邮保险作为领投机构正式签约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交易金额可能超百亿元;2025年5月7日,中邮保险在中国保险业协会官网披露,其于4月29日与东航物流持股5%以上的股东珠海普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占东航物流总股本的5%。

    民生证券分析指出,IFRS17和IFRS9准则实施均一定程度上加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短期波动,但整体来看有助于同步利率波动对两端的影响,更好地引导险企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此外,伴随分红险销售的边际提升,头部险企新增和存量负债成本均有望迎来向下的拐点。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图片为政企及百度图库提供。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证券之星 · 热榜换一换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