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民航局印发《路线图》是基于什么背景?
答:从世界发展态势看,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民航建设正全方位重塑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必将引领民航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专篇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任务。从行业发展阶段看,我国民航正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期、发展质量提升期、发展格局拓展期”三期叠加新阶段,过去以单纯增加传统要素投入的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运输规模持续增长与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仍将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发展矛盾,尤其是在未来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要想发展好,必须通过智慧民航建设,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拓展绿色发展上线,提升行业发展空间,构筑行业发展竞争新优势。
以智慧塑造民航业全新未来,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近年来,民航局高度重视智慧民航建设,先后印发《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和《中国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等智慧民航建设顶层架构的纲要性文件,提出了“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目标,以及科技创新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体系化提升民航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向,顶层设计架构更加明确。如何从顶层设计走向精准落地,是当前智慧民航建设的重中之重。为统一思想,明确智慧民航建设各专业领域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为行业各单位开展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清晰、明确、具体的指导,我们集聚行业内外资源,联合多家单位,在前期对40个千万级机场、15家主要航企、3家服务保障企业和空管局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内外各单位和院士、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共同编制完成《路线图》。
《路线图》的印发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路线图》紧扣“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按照民航局党组“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等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民航强国战略发展目标、转段进阶的阶段性特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智慧民航建设顶层设计的纲要性文件编制。《路线图》的印发,标志着我国智慧民航从顶层设计走向了全面实施阶段,智慧民航建设将有效提升民航安全发展水平以及行业运行效益、效率和发展质量,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服务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智慧民航建设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民航业的集中体现,将有利于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拓展民航发展新空间,巩固航空运输强国地位;将有利于增强民航创新发展动力,提升我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多领域民航强国;将有利于推动民航与上下游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有力支撑全方位民航强国建设。二是服务人民美好航空出行。建设智慧民航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真情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将通过打造智慧民航出行服务体系,为旅客提供全流程、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航空服务新供给,实现人享其行;将有利于构建更加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确保飞行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连通全球的现代航空物流体系,高效融合物流链、信息链、产业链,全面提升物流运输网络韧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航超大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引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空天技术的产业创新,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四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将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将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民航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将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民航业的深度融合。
把握四个核心抓手 提升运行能力深度
如何理解“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是智慧民航建设的四个核心抓手?
答:智慧民航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需要统筹谋划、守正创新,需要稳扎稳打、加快推进。《路线图》按照“体系发展引领、分域模块构建”的思路,总体设计分解为五大主要任务、四个核心抓手、三类产业协同、十项支撑要素和48个场景视点。
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是智慧民航运输系统建设的核心抓手和重要内容。智慧出行是以缩短旅客综合出行时间、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目标,以全流程便捷出行、全方位“航空+”服务和综合性航空物流服务为重点,构建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务生态和高效的航空物流服务体系。智慧空管主要从全国民航协同保障运行、基于四维航迹的精细运行和基于算力的融合运行维度,夯实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基础,提升空中交通服务的全局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行水平,逐步构建新一代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智慧机场主要从机场全域协同运行、作业与服务能力、建造与运维水平等方面,推进机场航站楼服务智能化、飞行区保障少人无人化、旅客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的数字化,推动航班运行控制智能决策,提升协同保障能力,改进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智慧监管从打造一体化创新型数字政府、数据驱动的行业监管和融合创新的市场监测等角度,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构建行业智慧大脑,为公共服务和高效运转赋能,提升行业治理效能,维护航空市场秩序,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民航局在“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从智慧出行看,我们将围绕旅客行前、行中、机上全流程和航空物流全过程,以缩短旅客综合出行时间、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目标,开展机场“易安检”建设及示范推广、民航货运相关行业标准编制、行李全流程跟踪建设、中转便利化和通程航班服务推广、行李“门到门”机场覆盖范围扩大等工作。从智慧空管看,我们将围绕“四强空管”建设,以提升空中交通全局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行水平为目标,开展包括5G AeroMACS协同运行、基于北斗三代系统建设及应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审定管理和校验、基于航迹运行的双机飞行验证及相应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从智慧机场看,我们将围绕四型机场建设,以提升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和协同运行效率为目标,开展机场智能建造相关标准制定、智能建造项目试点、机场无人驾驶设备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无人驾驶车辆与航空器协同管理等工作。从智慧监管看,我们将围绕“监管一平台”建设,以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行业治理效能为目标,开展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审定领域安全监管政策及指标研究、智慧监管服务项目推进等工作。此外,我们还将加快数据治理、科技攻关等领域的顶层设计和专项攻关,来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
产业行业相互驱动 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路线图》将“产业协同发展”单列一章,并提出了三类产业协同,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相较于民航局之前印发的各项发展规划文件,《路线图》首次将“产业协同发展”单列一章,并作为智慧民航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出于我们对智慧民航建设意义的深入思考。归根结底,智慧民航建设还是发展问题,是如何解决好发展瓶颈,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将智慧民航建设的各项愿景目标落到实处,就绝不能仅依靠行业本身的力量。只有充分考虑产业对行业的相互牵引、驱动作用,汇聚行业外力量,拓展横向发展空间,扩大产业规模,才能让民航发展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路线图》将如何推动民航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放到很高的优先级上,在编制过程中多次邀请中国电科等产业界代表共商共议,对行业如何引导产业贡献力量、产业如何支撑行业长期发展进行了思考。结合产业各界就如何推动智慧民航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宝贵意见,经过编制组的提炼分析,最终形成了三大主要发力的产业方向:“民航+数字产业”共同体,既突出了智慧民航建设的特色和本质,也充分发挥我国在数字产业的竞争优势;“民航+先进制造”产业链,旨在补强我们民航核心装备制造的短板,同时夯实民航业全面发展基础;“民航+绿色低碳”生态圈,共同拓展民航发展绿色上线,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民航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保障《路线图》顺利实施?
答:我们研究了智慧民航建设的发展动能和支撑保障,将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组织实施和重大工程作为推进《路线图》实施的先手棋、关键棋、制胜棋。在智慧民航建设中,它们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是“加速器”和“千斤顶”,保障《路线图》顺利实施。
在改革创新主导方面,我们将加快组织机构、政策制度、管理模式、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探索;在科技创新赋能方面,我们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我们将注重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强化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执行、投入保障、协同合作、风险防范,发挥民航安全智慧强基工程等八个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保障智慧民航建设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
另外,《路线图》中提出了48个场景视点,是实现五大主要任务的具体内容。智慧民航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和3个五年的分阶段目标,也是在48个场景视点的阶段任务目标基础上统筹确定的。随着智慧民航建设工作不断推进、认识不断提高,《路线图》场景视点还将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将瞄准《路线图》场景视点阶段性目标,加强宣传贯彻,扩大共识,引导行业各运行主体单位主动谋划,大胆探索,勇于开展相关试点,不断丰富场景应用的经验;做好跨部门跨单位工作任务协调和任务督导落实,结合《路线图》落实落地,开展智慧民航建设评价指标框架体系研究,用更多的量化指标来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智慧民航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2394700904/合作热线:1898872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