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首页 > 湾区城市 > 深圳 > 最新动态

深圳以“绣花”功夫提质优化公共服务 桥下空间变身网红打卡地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2024-09-18 21:25
小字号阅读量:920

“藏在桥下的时空隧道”“电影感绿道”“桥下骑行太chill了”……位于沿江高速桥下的西湾-前海湾慢行公共空间自今年初贯通以来,已然成为深圳的网红打卡地,在社交媒体上收获大批市民群众点赞。

这是深圳创新利用桥下空间、赋能城市美好生活的一个典型案例。

桥下空间曾是被遗忘的城市“灰色”空间,但在城市空间资源愈发稀缺的今天,如何让存量桥下空间转变为可供公共服务提质优化的增量空间,日渐引起关注。记者发现,近年来深圳积极探索盘活闲置桥下空间,改造为绿道、公园,打造小微运动空间、儿童乐园,试点建设宜停车项目等,涌现出不少桥下空间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一个个“小而美”的碎片,点缀着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在西湾-前海湾慢行公共空间,多色步道、绿色植物、高饱和度暖色系图案装饰等鲜亮色彩改变了桥墩混凝土水泥本色的灰暗观感,海湾、河道、红树林、城市风光等景观在不同节点呈现,各年龄段的市民游人皆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它串联起平峦山-西湾、前海两大公园群,是深圳“山海连城”滨海蓝带的重要线性节点。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研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梦捷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不仅修复了城市生态与社区的联系,还为前海片区提供了服务居民、人才的优质公共空间。

长距离的桥下空间改造为线性公园、绿道,小型桥下空间也可以“变身”为孩子们的乐园。在龙华红山地铁站的高架下,有一个蜘蛛侠主题的儿童乐园,巨型蜘蛛侠滑梯、秋千、攀爬网等设施,让这里变成了周边居民的“遛娃圣地”;类似的,在前海桂湾公园的桂湾河桥下也设置了滑梯、矮坡道、爬网等儿童游乐设施。

创新利用桥下空间,既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更为城市增添了美的空间,以“绣花”功夫为居民带来美的感受。深圳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国平认为,城市空间之美有两个层次,浅层美是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色彩、光影,及特定空间与周边环境功能的有机联系、和谐共融;深层美感则来源于不同人群的有序使用,活力感与秩序感共同构成空间美感。经过美化设计的桥下空间,吸引居民群众造访,人气更足、活力满满,“灰色”空间蜕变成为美的所在。

未来应如何继续优化利用桥下空间?李梦捷和张国平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确保安全性、结合场地条件“一桥一策”,但最重要的是,“科学规划是围绕人的规划,要重视人性,考虑不同人群的诉求”。张国平建议,在规划阶段要鼓励多元人群参与,后续运营中也应形成持续推动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的机制,随时间推移不断改进桥下空间的功能利用,动态满足周边社区人群的需求。


深圳网红打卡地网红打卡地深圳
返回大湾区经济网首页返回最新动态频道企业号入驻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2394700904/合作热线:18988727876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