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2月21日下午,在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市人大代表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从13项候选项目中选出了珠海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建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实施城市公共安全提升计划、优化交通出行体验、开展“幸福安居”工程……十件实事涵盖教育医疗、育幼安居、出行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件件关乎民生,项项惠及百姓,绘出了珠海整座城市的“幸福图景”。
为切实保障市民用气安全,防范燃气事故风险,市政府将燃气报警器安装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计划于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存量居民燃气用户及新建小区的报警装置安装工作,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国资委牵头,联合各区、镇街、社区及燃气企业协同推进,通过主动预防和智能化管理,实现燃气安全风险“看得清、管得了、控得住”。 我市将通过哪些措施来实施这项民生工程? 一是宣传动员。各区通过“敲门行动”、社区宣讲会、网络媒体等渠道,向各个社区宣传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及安装政策,提升居民配合度。二是严格集采。国有供气企业集中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报警器,确保设备质量可靠、功能达标。三是分步安装。针对管道天然气用户,按“房龄先旧后新、隐患先重后轻”原则分批次推进,2025年计划完成已点火用户安装,同步覆盖新建小区。针对瓶装液化气用户,采取“扫楼入户”与“随瓶安装”结合方式,2025年计划完成全部用户安装。四是核查建档。安装完成后建立“一户一档”,包含用户信息、安装图片及签字确认记录,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抽查确保安装质量。 该项民生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和企业出资共同为居民用户安装燃气报警器,居民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目前,我市已在东方家园、国华花园、恒泰豪庭等小区开展安装燃气报警器。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同时,进一步健全燃气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化监测与常态化宣传,为市民营造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珠海将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员参与、聘用人员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在现有人民调解员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基层调解力量。这支千人调解队伍将下沉到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以及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千名调解员将按照“平时按分工、战时按统筹”的原则,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以组建专业化、职业化调解员队伍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目标。 据悉,这一创新举措是珠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端预防、源头治理、联合化解,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小问题拖成大矛盾。 下一步,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抓总下,市司法局将通过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等举措,落实相关单位主体责任,不断提升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聚焦市民关切的安全问题,我市将于今年启动实施“城市公共安全提升计划”,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源头上做好辨识、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工作。 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该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计划组建珠海平安铁骑队,通过组建一支摩托车铁骑队,加大专业路面巡处力量,投入路面开展常态化巡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升路面见警率,及时发现处置突发案事件,打击街面现行犯罪,形成社会面有效震慑。二是计划推动珠海市视频云平台前端扩容,对珠海市公共视频覆盖薄弱的重点部位进行补点建设,实现重点部位公共视频有效覆盖,提升可视化指挥、视频巡逻以及智能化防范预警水平,确保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计划在全市大型车辆集中行驶路线沿线及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建设交通技术监控系统,通过在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加装补齐视频抓拍设备,可有效防范降低全市危化品车、泥头车等大型运输车辆交通安全风险,让群众出行更加平安。四是计划排查整治一批道路风险隐患点,目前我市部分道路存在道路隔离设施缺失、人行过街交通安全设施不全、人车混行问题等情况,亟须通过排查治理道路风险隐患点全面提升道路安全系数。 据了解,第一期建设计划已经着手推进,该计划推行后我市城市安全治理水平将得到有力补强提升。 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我市将从多方面发力,计划在两年内建成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服务。 首先,将建立“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心理健康资源,构建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体系。该平台将提供心理评估、危机预警、心理教育和自助干预等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基础心理服务与专业精神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其次,将加强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将引入高校资源,组建专家团队,招募和培训心理咨询师与志愿者,并建成心理健康科普基地和体验馆。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将招募和培训一批心理咨询师与志愿者,开展多场次社会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和心理健康体验活动,为全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供技术服务,为有需要的学校心理老师提供精神心理临床实践。 接下来,我市将启动项目建设,组织专业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宣传,启动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建设,云平台建成后将向市民开放,为居民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测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预计在2026年进行项目验收和功能优化。 开展“放心肉菜、放心药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目的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发现能力,及时核查处置不合格产品,打击违法行为,严防、严管、严控安全风险,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2025年,在食品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环节完成不少于6500批次食品抽样检验,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完成不少于730批次药品抽样检验,珠海市内在产药品生产企业抽检覆盖率达到100%,生产的国家集中招采中选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按照工作计划,第一季度分别制定2025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督抽检方案及各专项抽检计划,下达抽检任务;根据需要调整重点抽检品种。第二、三、四季度分别按时序进度推进监督抽检工作、及时核查处置抽检不合格产品、根据需要调整重点抽检品种。12月底前完成监督抽检任务。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完成定量检测4500批次;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完成监督抽检2000批次;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完成监督抽检730批次,珠海市内在产药品生产企业抽检覆盖率达到100%,生产的国家集中招采中选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珠海的交通拥堵情况总体可控,但在早晚高峰和节假日期间,部分区域和路段仍可能出现拥堵。2025年,我市将持续优化交通出行体验,通过七大项目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一是完成九洲大道(白石路至迎宾路段)快速化改造,包括九洲大道跨白石路桥、桂花路跨九洲大道桥、迎宾路匝道桥等3个项目;二是完成杧洲隧道建设;三是打通20条断头(瓶颈)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四是加快推进情侣中路菱角咀北端人行天桥、珠海大道(金湾立交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工程4座人行天桥、京珠高速连接线人行天桥、九洲大道(前山立交-兴业快线)快速化提升工程2座人行天桥、珠海大道(鸡啼门大桥以西段)提升工程2座人行天桥等10座天桥建设,其中前5座人行天桥年内完工启用;五是持续提升公交体系运营效率,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六是新建公共停车泊位9000个,缓解停车难问题;七是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优化标志标线等精细化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挖潜提升20个路口(路段)通行效率;滚动排查治理一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按时保质完成至少30处安全隐患路段治理工作。 为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我市将推进两所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一是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澳转化医学中心及珠澳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项目,二是推进珠海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项目(一期)建设。两个项目对于促进大湾区医疗资源深度融合、推进“健康珠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澳转化医学中心及珠澳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项目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展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建设成为国家区域(珠澳)医学中心,全面提升区域重大疾病防治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并以此服务珠海市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等大健康产业发展。 此外,据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项目(一期)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相关综合验收工作。“2023年底,珠海市每千人床位数5.39张,与‘十四五’规划的6.5张还有一定差距,而项目新建医疗床位可以填补我市医疗床位的空缺。”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该主体综合楼将集门诊、医技部门、住院病房及停车场等主要功能区于一体,并计划建设高性能医疗数据中心、智慧病房、远程医疗等现代化医疗服务系统。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增强医院的医疗承载能力、优化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事项“视频办”服务是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的延伸,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群众线上办事需求,有效降低办事成本,提升办事体验。 记者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获悉,2025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全面优化“视频办”服务,让办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与专业工作人员“面对面”咨询、办理业务,减少跑动次数和等候时间。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调研企业、群众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重点对申请材料较少、流程相对简单的事项进行梳理和筛选。同时,与事项部门进行协调,进一步简化环节,适配相关硬件,设立“视频办”客服,2025年将推动不少于2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视频办”,助力提升大湾区办事便利度。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还计划将珠海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全面延伸至各区,让“一网通办”能力延伸至基层,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加速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效能提升。 珠海今年将开展“幸福安居”工程,新筹集8000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改造100个老旧小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表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任务完成。 在筹集保障性住房方面,将坚持“以需定供、以需定建”原则,通过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等多种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以及专项债券、银行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立项、建设与交付进度。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该局将重点选取一批2000年底前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改造。改造内容主要包括给水电气、道路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整治小区公共空间、绿化照明等环境问题,增设停车位、文化体育以及适老化设施等。今年住建部门将在“出实效”“筹资金”“见典型”三方面下功夫。2025年全市计划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4个,同时抓好98个续建项目实施,全年力争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00个以上,涉及居民户数3.5万户以上,投资额3亿元以上。充分利用中央层面扩大支出的有利条件,加快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更多投资支持。目前已争取2025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4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住建部门还将创新工作方法,多方式撬动居民出资。立足“共同缔造”,在项目方案居民共商等多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经验。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在推进基础教育学位攻坚战过程中,为确保新增学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珠海市将计划完成学校续建项目15个,新增各级各类学位1.3万个,为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此次新增的1.3万个学位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各个阶段。其中,幼儿园项目3个,将新增学位1350个;小学项目8个,新增学位8280个;初中项目4个,新增学位360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部分公办中小学存在的超标准班额问题,促进公办学校均衡分布,为珠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提供更多入读公办学校的机会。 回顾2024年,珠海教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介绍,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公办学位3.1万个,三年累计增加10.4万个,入读普高比例连续三年超过六成,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 今年,珠海将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从多个方面发力继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此外,珠海市还将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为珠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