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稳外贸,商业银行打出“组合拳”

来源:证券之星2025-05-20 19:48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之际,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能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金融政策的精准滴灌,也离不开各地各金融机构的同心聚力。从政策性银行到商业银行,从东部沿海到内陆省份,一场以"稳订单、拓市场、降成本"为核心的金融护航行动已经逐渐铺开。

近期,国家政策层面多次强调和重申对外贸企业的支持。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一步助力外贸稳定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力支持小微外贸企业,依托进出口贸易场景及订单、物流等数据要素,提升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稳外贸稳增长。

在“稳外贸”国家战略框架和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纷纷出台专项方案,形成多层次支持体系。

政策性银行率先打出“组合拳”。2025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出台多个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方案,包括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培育民营企业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专项方案、支持小微外贸企业专项工作方案等。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还通过投放贷款来全力支持外贸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投放对外贸易领域贷款超过3000亿元,对外贸易领域贷款余额达2.4万亿元;1至4月,新发放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150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1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对此,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外贸企业融资痛点、丰富“融资+融智”手段,以实际行动破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题,不断激发外贸企业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政策性金融动能。

国有大行亦同步发力。例如,2025年2月26日,工商银行发布“春融行动2025”“工银e贸”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以金融创新支持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并推出多项措施更好支持外贸新业态,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授信;提供境内+境外、融资+结算、交易+担保、线上+线下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适应新业态“小额、高频、海量”等特点,创新贷款产品、提供优惠贷款利率等,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银行则发布《中国银行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从强化金融供给、深化金融创新、优化贸易促进、细化专业服务四个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出16条具体措施。而且,中国银行还针对外贸新业态特点,制定出台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工作方案等,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提供差异化支持方案。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量同比增长21.66%,跨境电商结算规模同比增长39.58%。而根据中国银行年初公布的目标,其2025年计划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超1.7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4万亿元。

区域性银行亦紧跟步伐。例如,近年来,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积极推动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重点任务落地,着力探索出口池融资业务应用场景,深化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特色化发展。目前,其已取得电商平台直连、商户授权、服务商直连等多种模式的跨境电商外汇业务资质,进一步优化了跨境电商服务方案,成为全国资质最全的银行之一。截至2024年末,稠州银行国际结算总量为2045.12亿美元,市场份额在浙江省地方性法人银行中名列前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我国数字贸易占比突破40%的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正以科技重构服务链条。

例如,兴业银行2025年初在福州、厦门、青岛三家分行启动外汇展业改革,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通过线上提交业务指令,5分钟即可办结,相关业务办理效率显著提升。

中国银行也通过强化数字化产品创新,在跨境电商结算领域加强金融供给,对接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等不同场景,为跨境电商各类主体提供无缝对接的线上化结算服务,大幅度降低跨境结算成本,有效满足跨境电商小额、高频业务结算需求。

目前,金融对外贸的全力支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家银行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并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强化对外贸新业态、中小微外贸企业等的精准支持,助力外贸稳定发展。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张梦婷建议,金融机构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企业的订单数据、交易历史等多维度信息,对企业开展信用评估,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还款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建立多层次的风险保障体系,优化风险控制机制。短期来看,可提供外汇远期合同、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长期来看,要与外贸企业建立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提供定制化、多元化、长期性的融资服务;还要加强与政府、平台合作,推动政策支持落地生效。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图片为政企及百度图库提供。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证券之星 · 热榜换一换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