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银行业继续发生着静默而深刻的变化,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仍在持续进行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信息显示,截至5月18日,年内已批复同意26家中小银行收购或解散旗下村镇银行的申请。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3月末,全国最新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数量较2024年末已减少48家,其中大部分为被吸收合并的村镇银行。
这场以“减量提质”为核心的农村中小银行改革,既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也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战略布局。
早在2024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便把“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2024年监管首要任务,并于年内多次强调重申。而一年后,在2025年1月的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仍将农村中小银行改革视为金融领域防范风险的“重头戏”,并继续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列为年度监管首要任务,强调在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当中,要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而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源于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风险的持续发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3936家银行机构中处于风险较高状态的“红区”银行有357家,而其中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所占比重较高。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90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34%,两项指标均大幅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已经迫在眉睫。
得益于监管层的重视和持续不断地政策驱动,2024年以来,以银行合并重组、农信社改革等为手段的改革化险的节奏明显加快。近期,便有多家中小银行发布关于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并改为旗下分支机构的公告。
例如,顺德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20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将审议关于吸收合并深圳龙华新华村镇银行的议案。此前,顺德农商银行已完成吸收合并佛山高明顺银村镇银行,并曾在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吸收合并三水珠江村镇银行、佛山南海新华村镇银行、东莞常平新华村镇银行、广州番禺新华村镇银行、江门新会新华村镇银行的相关议案。
江门农商行也于5月16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行将以吸收合并改建分支机构的方式吸收合并龙川融和村镇银行、饶平融和村镇银行。
此外,江苏银行5月7日发布公告称,该行近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镇江监管分局关于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江苏丹阳苏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批复》,同意其收购江苏丹阳苏银村镇银行,承接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员工,并设立江苏银行丹阳开发区支行、江苏银行丹阳界牌支行、江苏银行丹阳皇塘支行、江苏银行丹阳访仙支行。
从上述农村中小银行改革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分类施治”是该政策路径中的核心策略。对于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吸收合并并改建为分支机构成为主流模式。例如顺德农商行在完成对佛山高明顺银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并改建为分支机构后,近期又启动对深圳龙华新华村镇银行的整合;江苏银行则将丹阳苏银村镇银行改建为4家支行,实现县域网点深度渗透。而农信社系统则通过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或省级农商银行的方式聚焦省级整合。据悉,2025年包括江苏、江西、河南、贵州、新疆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内,将有至少六家省级农商银行或农商联合银行完成筹建工作。其中,参与组建河南农商银行的机构除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外,还包括郑州、新乡、濮阳、济源等市的23家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和荥阳利丰村镇银行,共25家法人机构。
目前,在多方的长期共同努力下,改革化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镇银行的数量明显下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分别有1586家、458家、1538家,较2023年分别减少44家、41家、98家。且2024年四季度,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7776亿元,已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12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已较2024年一季度下降0.54个百分点。
不过,在对改革化险保持乐观的同时,也要注意若不能同步推进治理机制改革,吸收合并很可能只是成为使得风险延期暴露的“缓兵之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指出,单纯的合并并非万能钥匙,内生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建立好,合并之后问题还是会出现。农村中小银行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方向是减量提质,减少数量并非核心目标,要避免“1+1<1”。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也表示,农村中小银行改革路径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短期看,吸收合并可快速化解局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但若长期过度依赖重组而忽视治理改革,或导致县域金融服务覆盖弱化。对此,农村中小银行需“内外兼修”破局,对外借力政策完善资本结构、拓宽不良处置渠道;对内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深化产融协同,并通过组织变革提升服务效能。此外,数字化转型已成突围关键,可通过区域性金融科技联盟实现技术共享,强化智能风控与线上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图片为政企及百度图库提供。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