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我们简单聊一聊长春高新。
关于长春高新,彼时应粉丝需求于2021年7月时候写过。
刚发文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喷我们。事后看,如今长春高新股价已巨幅腰斩。基本还是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近日恰逢其披露财报,业绩下滑剧烈引发市场热议。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打算结合“问小巴”AI工具,先来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此前旧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重新回顾:长春高新:存在一个严重的认知差!
以下正文(内容由“问小巴”整合输出):
长春高新财报点评
一、核心财务表现
2024年年报:
营收与利润双降:营收134.66亿(同比-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同比-43.0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04亿(同比-39.18%)。
细分业务分化: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26.78亿(同比-40.67%),疫苗业务(百克生物)收入同比-32.64%,地产业务净利润同比-80.09%。
2025年一季报:
增收不增利:营收29.97亿元(同比-5.66%),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44.95%),销售费用同比+30.7%、研发费用同比+21.8%显著侵蚀利润。
现金流压力: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71亿元(同比-49.72%),货币资金较期初减少36.1%。
二、经营亮点与风险
生长激素龙头地位受挑战:
2024年公司毛利率85.72%,但集采及竞争加剧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2024年同比-43.01%),护城河面临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
关键矛盾:营销驱动型生意,销售费用远超利润规模(销售费用是归母净利润的1.72倍),说明公司依赖高营销投入维持收入,三费占比达41.28%,但实际效果不佳。
研发投入加码: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5.14亿元(同比+21.8%),开发支出14.90亿元(占非流动资产9.5%),反映创新药管线布局,但短期内难见回报。
行业风险:若医保控费或政策限制(如生长激素限用),高毛利产品可能面临价格或需求冲击。
三、估值与股东回报
低估值特征:
当前静态PE 13倍,低于生物制药行业中位数。符合巴菲特“合理价格”标准。
但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23%降至2024年的大幅下滑。如巴菲特提醒:"不能为陷入长期衰退的企业支付溢价",需考量是否存在"价值陷阱"。
分红政策:
2024年拟每10股派现26元,派息率约40%,符合“现金奶牛”偏好,但利润下滑可能限制未来分红空间。
四、巴芒视角点评
生意可持续性存疑:主力产品受政策冲击,多元化业务(疫苗/地产)未形成第二曲线。
管理层资本配置:研发与销售费用激增导致利润率收缩,需观察费用效率及改善情况。
风险边际不足: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43%、2025Q1-45%),不符合“确定性优先”原则。
五、总结
查理·芒格式点评:用合理的价格买好生意,而不是用低价买困难的生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判断这究竟是暂时困难的印钞机,还是逐渐褪色的明星。价投关注:若未来ROIC能提升且费用率下降,可考虑关注;否则需警惕“价值陷阱”。
......
旧文概括:
关于长春高新最初逻辑深度文章,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当时的全文。
文中当时(21年7月)指出长春高新把乐观预期打满都撑不住,当时1500亿左右市值,直接提出了看到560亿。
原文链接:长春高新:存在一个严重的认知差!好公司也要独立思考
为了避免过于看空还进行了较多的找补,现在看来其实也毫无必要给多头面子。但最终文章被喷得很惨。
当时文中指出,机构天花板判断基于错误渗透率假设。
金赛目前渠道覆盖的生长激素用户群体是4-15岁的小孩。基本上用药时间是400天左右,但是治疗过的用户并不可能重复使用,不属于每年药不能停的范畴。
那么渗透率的提升从现金流上就不是简单的倍数体现。
举个例子:假设我有100个存量不因年数减少,今年治疗5个明年治疗5个后年治疗5个,渗透率便是从5%增长到了15%翻3倍。但实际上如果收费相同每年的现金流是一样的。
另一个严重的认知差在于这个群体他存量和增量差距过大。存量的大约数量级在【2亿】并且每年有一批满15岁的小孩离开市场。而且后来我们更是清楚了,根据诺和诺德2021年度财务报告,其生长激素全球实现销售73.03亿丹麦克朗。按照当时最新汇率折合为人民币69.56亿元。全球龙头况且如此,依赖大单品的金赛比全球龙头赚得多肯定有阶段性需求高峰的因素,肯定要当心。
后来我们又知道了,其实公司的进入壁垒也不算高:按长春高新的开发速度,国内市场快开发到头的,只做国内矮小的25年后可能30亿都需要努力才能做到,实际上不走灰色地带能做个20亿就很不错了,其他增长空间的进集采适应症的又难赚钱。
而且竞争格局相比之前又更差了,国内能做这个且上产能的越来越多,30%净利率能否维持存疑。实际上24年净利率已经降到了20.11%,25年Q1更是只有15.66%。严重依赖大单品在有同行进入的时候就很被动。
可见医药是个极其复杂的赛道,要分析清楚非常困难,一定要非常专业才行。但其实当时我们做出决策是容易的,因为只要你看到有坑,如果回答不了就回避是简单的。可以更轻易地避免因为能力圈不足而带来的亏损。
PS:本文仅为观点分享,不做投资建议。
本文标签:长春高新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