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报道,近日,国内即时零售与外卖市场硝烟再起,京东与美团的多维度较量持续升温。京东以"零佣金+全员社保"的颠覆性策略强势入局,美团则依托"千亿补贴+技术壁垒"展开防御,双方围绕商家资源、骑手权益与用户体验的交锋,正推动外卖行业格局经历深度重构。
刘强东内部讲话流出:严控利润在5%以内
京东的攻势始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打击。根据4月15日曝光的刘强东内部讲话,京东外卖明确将净利润率严格控制在5%以内,涵盖佣金、广告等所有收入项目,并对2025年5月前入驻的商家实施全年零佣金政策。这一策略直接对标美团6%-8%的抽成比例,迅速吸引优质商家加盟——截至4月17日,麦当劳、海底捞等45万家品质堂食商家已入驻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500万单,客单价达85元,较美团高出30%。
在骑手权益层面,京东推出行业首个"全职骑手社保计划",为签约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个人部分,同时为兼职骑手提供商业医疗保险。目前京东已与超1万名全职骑手签订劳动合同,计划年内扩招5万人,通过自营配送体系构建服务品质壁垒。针对消费者端,京东外卖严格筛选入驻商家,仅允许具备线下实体门店的堂食餐厅上线,淘汰率高达60%,并同步推出"明厨亮灶"直播功能,叠加"百亿补贴"策略,实现咖啡类商品低至4.9元的价格优势,精准锁定中高端消费群体。
美团立体化防御
面对挑战,美团迅速启动立体化防御。4月15日,美团正式推出独立品牌"美团闪购",聚焦"24小时万物到家"场景,联合华为、小米等20个3C品牌,在国家补贴基础上进一步降价,部分商品价格直逼京东自营。数据显示,美团闪购非餐饮日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全国闪电仓数量达3万个,计划2027年扩展至10万个,试图以即时零售的全品类优势对冲京东的品质外卖策略。在骑手管理方面,美团取消传统超时扣款制度,转为积分奖励机制,并试点"骑手友好社区"提供低价住宿、技能培训等福利,将社保成本转化为人才留存优势。技术层面,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20个城市落地,单均履约成本压降至3元,其AI调度系统日均处理1.2亿次订单,效率优势持续扩大。针对商家端,美团启动未来三年1000亿元餐饮行业投入计划,通过"拼好饭"等活动提升商家销量,2024年其核心本地商业营收达2502亿元,经营利润524亿元,利润率20.9%,交银国际数据显示其当前65%的市占率仍居行业首位。
对骑手行业是好事?
这场双雄对决中,行业老二饿了么陷入被动。2024年第二季度其日均订单量仅2000万单,不足美团四分之一,而京东外卖日单量已逼近其25%。若跟进京东的骑手社保政策,饿了么年支出或将增加40亿元,直接影响其"2025年亏损收窄至50亿"的目标,叠加阿里集团资源倾斜不足,正面临"合规成本高企、市场份额流失"的双重压力。政策层面的变化亦在重塑行业规则:2025年3月,两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要求平台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并加强骑手食品安全培训,京东全职骑手100%社保覆盖率形成合规示范,倒逼美团试点"安准卡"制度,规定一线城市骑手月收入不低于7354元,行业人力成本普遍上扬。
从行业格局看,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外卖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京东凭借"高端品质+自营物流"有望抢占20%份额,与美团、饿了么形成"新三角"。但美团通过"高频外卖带动低频零售"的生态协同(到店酒旅、闪购等业务联动),仍将维持主导地位;饿了么则可能退守区域市场,争夺剩余10%份额。这场竞争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行业价值重构——当745万骑手开始享受公积金保障,当平台利润率从美团过往30%的峰值向京东承诺的5%俯冲,中国外卖行业正经历从"规模至上"到"价值平衡"的关键转折。京东的"搅局"能否打破传统盈利模式,美团的"效率革命"能否化解合规压力,饿了么的差异化路径能否突围,最终都将指向同一个核心:如何在商业利益、社会责任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改写14亿人的生活服务消费图景。
编辑:徐丽丽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