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首页 > 品牌工程 > 证券之星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来源:证券之星 · 2025-04-02 16:32
小字号阅读量:1.66万

2025年开年,清水源(300437.SZ)又因为收购公司财务造假案陷入立案调查。1月20日,清水源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年报也存在会计差错。2月13日,公司回应称,已收到监管决定书,正在配合整改。

《眼镜财经》注意到,以上两起案件都与清水源此前的收购案相关。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水源,主要业务包括水处理剂及衍生品。上市后不久,2016年该公司披露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钟盛、宋颖标持有的同生环境100%股权。

本以为公司收购的是个“宝”,但同生环境到手却变成了“雷”,不仅原股东对同生环境虚增估值,其更是在业绩承诺期间进行财务造假。现如今,清水源不仅要通过诉讼等手段追索损失,还得面临对过往财报的调改,可能导致公司过往的财务数据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清水源的一次“看走眼”,影响公司的余波仍在持续。

并购牵扯出刑事案件

此次清水源发布的两则公告,对涉案细节均未做过多介绍。不过回溯过往公司披露的大量讯息,可知两起案件都与此前清水源对同生环境的收购案高度相关。

《眼镜财经》了解到,2016年,清水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同属水处理行业的同生环境100%股权,收购前,钟盛、宋颖标为同生环境大股东,分别持股50%。

当时,收购总价为4.95亿元,其中1.73亿元以现金支付,剩余3.22亿元以每股23.02元的价格向宋颖标、钟盛发行1400万股股票的方式支付。

根据当时签署协议,钟盛、宋颖标同时对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业绩做出承诺,三年需完成总计1.58亿元的净利润,如业绩未完成,二人须对净利润差额进行补偿。

看似双赢的收购,却在此后引发了一连串问题。

2019年7月,清水源审计发现,同生环境原管理层存在非法侵占公司利益行为,遂报案。后经法院多轮审理,2024年7月此案迎来终审判决,原股东宋颖标、钟盛被判处有期徒刑。

然而此案暴露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在事件暴露后,公司还发现,清水源在2016年收购同生环境时,对方提供了虚假材料,导致同生环境股权评估价值虚增。原股东宋颖标、钟盛还虚增了同生环境被收购后2016年-2018年间的经营业绩,导致对赌指标完成。

后经查实,宋颖标、钟盛虚增同生环境股权估值高达2.99亿元。而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实际净利润合计为1.24亿元,也未达到1.58亿元的业绩承诺。

去年8月,清水源公告称公司对宋颖标、钟盛提起民事诉讼,追讨其不当得利,今年1月27日公告显示,法院已将钟盛、宋颖标名下4640186股公司股票划转至公司回购专户,至此业绩承诺补偿股份已完成过户;同时法院已执行钟盛、宋颖标现金股利共118.6万元。目前案件执行尚有1737317.18元现金股利尚未执行到位。

2月13日,公司公告称已将上述回购股份注销,公司总股本由2.57亿股变更为2.52亿股。

公司利润表现逐渐恶化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偶然涉及官司中,也并非什么新鲜事。但对于前几年营收规模还较小的清水源来说,对同生环境提振业绩还是寄予了一定的希望。毕竟,在2016年,清水源的净利润只有4000多万元。

而回看收购公司之后的这几年,清水源的业绩其实也有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公司的营收曾一度达到18.05亿元,但其净利润却和营收呈现了相反的趋势,同年,公司亏损4394万元。2023年,清水源的业绩情况跟2022年类似,当年营收11.31亿元,亏损5572.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源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7000万元至9500万元,而这是公司连续第三年亏损。

《眼镜财经》注意到,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是导致清水源盈利能力下降主要原因。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水处理剂及衍生产品业务毛利率从28.61%一路降至5.29%。整体毛利率则由32.16%降至9.66%。据了解,清水源所需要的水处理药剂主要原料(如黄磷、液氯)市场价格在2018年-2021年涨幅超50%,这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压缩。

近几年,清水源的应收账款规模也逐年增长。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分别为3.090亿元、3.132亿元、3.389亿元。同期公司现金流量净额则持续缩减,分别为1.777亿元、6762万元、4551万元。

在此背景下,清水源的资金链明显承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3.807亿元,而长短期有息负债合计5.03亿元。货币资金规模不足以覆盖债务规模。

《眼镜财经》发现,随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业绩持续亏损,清水源近几年的产能扩建计划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收缩。

2022年4月清水源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全资子公司“清源水处理”拟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纤维素醚项目,项目投资估算金额4.8亿元(不包含项目土地出让金),项目建设周期2年。

时隔半年后清水源再发公告称,基于对产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考虑,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及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公司拟决定终止该项目投资建设。

随着纤维素醚项目的终止,外界将关注目光转向清水源的另一重要项目——五氯化磷项目。该项目计划最早在2022年1月公告,拟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清源水处理”投资建设,规划年产10万吨,投资估算金额为3.08亿元,项目建设周期2年。

然而2023年8月清水源公告称,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水处理药剂市场环境影响,为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将投资规模由年产10万吨暂时调整为年产2万吨。

2024年12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五氯化磷项目建设进度,清水源方面回复称,该项目已按照项目整体规划向主管部门报批报建,目前由于项目所处化工园区整体规划调整,相关工作仍在和主管部门沟通推进中。(来源:眼镜财经)

本文标签:公司收购清水源

返回大湾区经济网首页返回证券之星频道企业号入驻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