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今天(16日)上午,20位广东省政协委员亮相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产业科技深度融合等热点,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助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助推“百千万工程”出实绩、见成效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各地市加力提速,以“头号力度”推进其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加强乡村产业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容锦建议,以“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部署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家门口”看好病,是基层群众的朴素心愿。“百千万工程”把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来抓。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黎锦城建议,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医疗机构信息共享范围,逐步从二级以上医院扩展到县域医共体内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中;关注数字医共体的系统服务功能,针对乡镇卫生院对外服务系统,优先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其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建议增设温泉公共‘文化客厅’,引入‘温泉+’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会议论坛等功能业态,形成高品质温泉产业集群。”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委员邓毛颖在发言中提出,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锻造科技自立自强“硬实力”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发展所向、力量所在。大会发言上,多位省政协委员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科学教育等领域,以“科技强国”为“题眼”建言献策,共商共议科技创新。
为发挥广东制造强省优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格局,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科技委员会主任俞祝良建议,加快形成规模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现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实现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强化要素保障和算力支撑,实现产业安全自主可控。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多年发展积累,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形成了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潘光锦建议,健全生物医药科技专项攻关顶层设计机制,改革和创新科技任务部署模式,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打造全链条促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落地机制;建立鼓励开展原创生物医药技术临床确证研究的体系机制,充分利用广东省优质医疗平台,有效促进创新性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
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恩科关注科学教育“广东加法”,建议大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他建议,加强宣传引领,确保科学课程方案全面实施;强化师资培养,推动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推动校家社协同,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着力辐射带动,鼓励粤港澳科学教育交流发展。
写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澳门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新时代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
作为青年科技创业者,省政协委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从澳门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扎根“逐梦”。他建议,深化产业规则制度衔接,优化科创人才服务体系,探索打造科技“数据特区”,丰富“跨境金融”支持工具,为澳门青年施展才干提供更广阔舞台。
省政协委员、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刘智龙谈到,把琴澳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创造新样板。他建议,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强化人才与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衔接,续写粤澳合作、琴澳一体新篇章。
本文标签: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