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首页 > 湾区资讯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大湾区篇丨天空之眼瞰祖国——勇立时代潮头 打造一流湾区

来源:新华社 · 2024-12-24 16:09
小字号阅读量:7.16万

珠江奔流不息,湾区千帆竞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地区之一。

山海相汇、磅礴浩荡的珠江口,正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图盛景。

这是深圳招商西部港区(2024年9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深圳河两岸风光(2024年9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是在深圳市罗湖区拍摄的深南大道风光(2024年9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是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2024年11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城市风光(2024年12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是横琴口岸(2024年2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这是横琴大桥“二线”通道海关监管区(2024年2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这是横琴金融岛(2024年11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广州市区沐浴在夕阳余晖之中(2024年1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这是横琴天沐琴台(2024年1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这是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2024年11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广州白鹅潭一景(2024年1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从珠海市区拍摄的澳门及远处的港珠澳大桥(2024年11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晚霞映照下的深圳前海一景(2024年7月23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童艳龙 摄)

这是建设中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2024年10月3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试验区(2024年11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车辆通过万顷沙支线从广州南沙汇入深中通道(2024年11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广州的夕阳和晚霞宛若天空之眼(2024年3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晚霞映照下的深圳湾(2024年8月30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桥(2023年12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本文标签: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返回大湾区经济网首页返回湾区资讯频道企业号入驻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