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第三方测评”来一场测评和打假
如今,“先看测评后购物”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习惯动作。江苏陈女士在观看一名拥有200万粉丝的测评博主的视频后,购买了一条连衣裙,没想到,实物与视频严重不符。近年来,一些本该帮助消费者“避坑”的测评演变成消费陷阱,有的博主假测评真带货,用绝对性用词过度宣传。(见1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电商平台上,商品琳琅满目,营销策略极具迷惑性,很多消费者深感无所适从。在此背景下,本意帮助消费者“避坑”的“第三方测评”博主及其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在该类视频初兴时,一批能提供实证数据、进行科学测评的账号,确实可以让消费者快速比对产品优劣,做出选购决策。然而,随着此类视频的吸粉能力提升,越来越多博主加入测评行列抢占市场先机,于是开始“野蛮生长”,缺乏资质、测评标准过低、假测评真带货、收钱抹黑其他企业等现象令人对“第三方测评”渐渐失去信任。
无论是测评与实物严重不符,还是用绝对性用词过度宣传,以及假测评真带货,都涉嫌以虚假测评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以测评之名行推销之实,更涉嫌虚假宣传。这类行为可能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如,广告法中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虚假的“第三方测评”也会侵害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健康的市场秩序。比如,不久前,江苏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某公司在没有科学依据之下,在社交媒体发布测评文章,对不同品牌的8款防晒衣进行对比。法院认为,被告公司测评文章中标示的数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易误导公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给“第三方测评”来一场测评和打假。相关平台要对测评博主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构建一套有效的管控机制。比如,完善认证和准入管理机制,健全测评内容审核把关机制、投诉应急处理流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第三方测评”内容进行实时监测。监管部门则应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测评从业者予以严厉打击,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针对虚假测评,明确平台方的连带法律责任,倒逼平台有所作为。测评博主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内容的真实、客观、准确,对商业性广告内容应采取明示措施提醒消费者,坚决拒绝商业性拉踩和诋毁行为。
只有不断提高“第三方测评”的真实性,才能经得起全社会的“测评”和审视。一个本该成为消费者好帮手的新赛道,千万别滑向公众“怕什么来什么”的深渊。
本文标签:打假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华扬联众股价“过山车”背后:国资入主光环难掩业绩颓势
近日华扬联众(603825.SH)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姜香蕊持有的上市公司364....标签:华扬联众16小时前阅读:1.03万西王食品业绩连亏三年,扩产项目四年仅完成23%,运动营养板块成业绩“绊脚石”
作为A股玉米油行业龙头企业,西王食品(000639.SZ)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尽...23小时前阅读:9592龙蟠科技亏损难止,核心产品量增价跌,短债高企与项目延期 “雪上加霜”
自2023年上市首亏后,龙蟠科技(603906.SH)2024年依旧未能走出亏损...标签:锂电池正极材料1天前阅读:1.92万双双“一”字涨停,湘财股份拟合并大智慧
3月28日晚间,湘财股份与大智慧同步发布公告称,双方正在筹划由湘财股份通过向大智...1天前阅读:1.44万净息差收窄至1.61%创近三年新低!渝农商行利息收入同比降4.25%,盈利“双引擎”同步熄火
临近一季度末,A股上市银行年报相继披露,渝农商行(601077.SH)作为重庆本...标签:利息收入1天前阅读:1.85万人均月薪4.7万vs营收首降0.48%:招商银行12万亿资产“高薪困局”解析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报道,从2024年的招商银行年报了解到,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标签:招商银行1天前阅读:6.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