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站
向欣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作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文学之力助力大湾区建设。她介绍说,2019年广东作协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成为全国文学界一个响亮活动品牌。粤港澳文学界在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创新,大湾区题材精品佳作更是奔流涌现。
今年,广东文学馆、香港文学馆相继开馆,以及“文化澳门”愿景下中西文化交流基地的搭建,为大湾区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向欣强调,本次论坛旨在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人文湾区典范”。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命运与共。新时代新使命召唤大家:一是文以载道,以文学之光照亮湾区。坚守文学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改进文学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机制,打造新版《人世间》,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湾区时代经典。二是文以传声,以文学之翼助飞湾区。充分利用期刊平台,促进三地作家创作交流。通过举办文学活动,增进港澳同胞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推动大湾区文学破圈跨界传播,提升大湾区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国际社会的“粤港澳大湾区”情结。三是文以兴国,以文学之力繁荣湾区。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培育做强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协力打造花城文学院与广东文学馆、香港文学馆、澳门文学馆。围绕打造文艺精品建立“全领域统筹、全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开发、全方位宣推”的文艺创作生产体系,推动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以文学的方式增强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香港作家代表、《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和澳门作家代表、澳门笔会会长汤梅笑作代表发言,分享了各自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的看法和期待。游江首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表示了高度赞赏,并代表香港文学界表达了对大湾区文学发展的热切期待。他指出,香港拥有丰富的外语资源和翻译人才,可以借此优势将大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不同语种,进行国际推广,从而推动大湾区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汤梅笑介绍了澳门文学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澳门文学需要在大湾区的扶持与自身努力下,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以期在大湾区文学发展中有所作为。她提到,澳门作家需要勇敢地走出澳门,面对挑战,才能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吸引更多大中华读者的关注。
杨克作主旨发言,高度评价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认为,大湾区文学存在着特定的文学意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大湾区各地的诗歌基地、诗歌节、诗歌奖等,丰富了大湾区的文学图景。要深化大湾区文学界融合发展,要强化互学互鉴,他希望香港澳门文学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可更多与内地加强交流学习。
论坛第二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建言献策。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大湾区文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煤炭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庆邦以自身的写作经历为例,表达了对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大湾区文学的发展需要立足本土,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开放包容,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学精华。他鼓励大湾区作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李师东认为,大湾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直观、活跃和丰富经验,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期待大湾区文学能有更多的作品来记录和反映这个时代的变革。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进一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的时空背景和粤语区域对文学创作的契机,鼓励湾区作家从本土经验中汲取创作灵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张柠回顾了自己与广东的深厚渊源,并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应继承老一辈作家的传统,关注城市性发展,尤其要凸显湾区性特质,这对于如何描绘湾区的性能、性质、性格提出了重要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室主任李建军从开放性的视角解读了大湾区文学的概念,他认为大湾区文学不仅涵盖广东全境及港澳地区,还体现了现代性、多元性的特征,是一个涉及地理、文化、精神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概念。
安徽作协原副主席潘军分享了自己与广州及花城出版社的深厚渊源,他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借此机会对文学作品的先锋性和纯粹性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对花城文学地位的认可和对大湾区文学发展的期待。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原二级巡视员熊育群对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表示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大湾区具备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文学高地的潜力。他谈到了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对大湾区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建议大湾区作家们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
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从出版社的角度谈到了对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看法。花城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推动港澳作家作品的出版和传播,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大湾区作家的合作,为他们的作品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助力大湾区文学走向世界。
资深媒体人张英认为,在当今时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在逐渐下降,不仅是中国,欧洲一些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扩大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影响,需要文学界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强与社会的互动,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认为,大湾区文学的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加强三地作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田梦谈到当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困境,包括作者群和读者群的流失,以及数字化转型对期刊的影响,并强调了学术期刊需要承担起引领学术创新、展现中国智慧的责任,通过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及建立开放合作机制,来应对这些挑战。
香港女作家协会秘书长吴燕青从小时候的客家童谣《月光光》讲到了文化的同根同源,分享了香港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早期的离散写作到现在的多元融合,以及香港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索,同时表达了对未来香港文学发展的期待,希望更多女性作家能够发声,传递正能量。
澳门大学葡语系教授姚风作为葡语诗歌的翻译者,介绍了葡语诗歌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他与澳门文学的深厚渊源,同时表达了对文学翻译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认为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出席论坛的还有新疆作协网络作家分会副秘书长、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刘奕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文联主席马新兰,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副主席陈萨日娜,西藏林芝作协会员陈天龙,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广州市作协主席庞贝,深圳市作协副主席王国华,珠海市作协副主席石耿立,省作协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协主席张况,东莞市作协副主席林汉筠,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中山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黄廉捷,江门市作协主席张启雄,肇庆市作协主席钟道宇,以及省作协各部门负责同志。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2394700904/合作热线:18988727876